-
福建金融信贷稳健增长助力招商引资提速
今年以来,福建省金融系统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本外币贷款实现平稳增长,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资金保障充足,有效促进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信贷总量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上半年,福建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累计新增2620.11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08.94亿元。截至6月末,全省贷款余额达44579.97亿元,同比增长10.62%,增速保持在全国前列。信贷规模的稳步扩大,为当地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贷款期限结构呈现显著特征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贷款新增1821.7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近七成,反映出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转型升级等中长期项目。短期贷款新增482.20亿元,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经营周转需求。这种期限结构有利于优化资金配置效率,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信贷投向结构持续优化 在贷款投向上,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新增1203.05亿元,重点支持了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住户贷款新增1394.89亿元,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增长明显,显示出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这种结构性特征与福建省产业转型升级方向高度契合。 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信贷资金的合理增长有效带动了福建省投资和消费。在招商引资方面,重点项目和优势产业获得更多金融资源倾斜,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同时,普惠小微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成效显现 从地区分布看,福州、厦门、泉州等主要城市信贷增长平稳,其他地市也保持合理增速。这种均衡发展态势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全省经济协同发展。金融机构持续优化服务,为各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差异化支持。 当前,福建省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系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下一阶段,预计信贷政策将更加注重精准滴灌,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普惠金融等领域,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2025-07-20
-
厦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今年以来,厦门市深入实施"抓项目、促发展"行动,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和要素保障,推动省重点在建项目全面超序时进度推进。1-8月,111个省重点在建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达年度计划的89.9%,超序时进度23.2个百分点,投资完成率位居福建省首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一、整体投资超额完成目标 厦门市省重点在建项目计划投资420.6亿元,实际完成573.3亿元,超额152.7亿元。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三大领域分别完成投资242.1亿元、285.1亿元和46.1亿元,均大幅超越同期计划。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完成率达143.5%,产业项目完成132%,社会事业项目完成119.8%,形成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 二、产业项目引领发展转型 电子城厦门国际创新中心1、3地块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厦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载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西海湾邮轮城7地块航站楼通过主体验收,助力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延江新材料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补强新材料产业链条。这些项目将推动厦门市"4+4+6"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型。 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能级 集美污水处理厂四期完成主体施工,将新增10万吨/日处理能力。洋唐三期保障房完成竣工备案,提供2912套安居房源。厦门新机场、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同步推进,其中第三东通道完成桩基施工35%,第二东通道开展桥面铺装,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四、社会事业补齐民生短板 教育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华锐双语学校南校区主体完工,华东师范大学希平双语学校小学部北楼封顶,两校合计新增学位5000个。闽南戏曲艺术中心通过竣工预验收,将成为传承闽南文化的新地标。这些项目有效提升厦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当前,厦门市正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为抓手,通过专班推进、分级调度等机制保障项目建设。下一步将重点加强项目谋划储备,优化投融资模式创新,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025-07-20
-
【厦门招商】厦门文化产品出口强劲增长 雕刻工艺品与珠宝首饰成主力
今年以来,厦门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等措施,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最新统计显示,当地文化产品出口规模显著提升,雕刻工艺品、珠宝首饰等传统优势品类表现突出,欧美及亚洲市场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一、文化出口总量实现快速攀升 2023年1至8月,厦门市文化产品出口总额达39.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三成。单月数据尤为亮眼,8月份出口额突破8亿元,创下当年单月最高纪录,同比增幅超过50%。这一趋势表明,当地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二、特色工艺品占据出口主导地位 在出口商品结构中,手工艺品类表现抢眼。前八个月,雕刻工艺品出口额接近10亿元,珠宝首饰出口规模达9.2亿元。这两大品类合计占文化产品出口总量的47%,反映出厦门传统工艺技术的国际市场认可度。 三、多元市场格局逐步形成 从贸易流向看,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仍是主要出口目的地,同时香港地区的转口贸易作用显著。值得关注的是,东盟等新兴市场订单量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显示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文化贸易的促进作用。 四、产业集聚效应助推外贸升级 厦门已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运输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链条。多个专业园区通过政策扶持吸引企业入驻,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海关数据显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出口占比逐年提高,产业附加值持续提升。 五、创新驱动培育新增长点 除传统工艺品外,数字文化产品出口呈现新亮点。动漫衍生品、互动娱乐软件等新兴品类增速明显,部分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现海外直销。这种业态创新为文化贸易注入了新动能,预计全年出口规模将再创新高。
2025-07-20
-
【厦门招商】福建外贸进出口创新高 民营企业成增长主力
今年以来,福建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外贸实现稳步增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八个月该省外贸进出口规模突破8200亿元,其中8月单月数据创下年内新高。民营企业表现尤为突出,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力量,同时国有企业增速显著,展现出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展态势。 一、外贸规模突破性增长 根据公开统计数据,1月至8月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214.9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出口贡献近5000亿元,进口增速接近两位数,反映出内外需求同步回暖。8月单月进出口额超过1145亿元,同比增长10.2%,为年内最高水平。进口表现尤为亮眼,当月增幅达22.4%,显示国内产业链需求持续释放。 二、民营企业引领发展 从企业类型看,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接近47%,总额3841.5亿元,增速略高于整体水平。外商投资企业保持平稳增长,而国有企业以17.7%的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经营主体。这种结构表明,福建省在巩固传统外资优势的同时,内生动能培育成效显著。 三、产业升级助推高质量贸易 分析认为,福建省外贸增长与其产业结构优化密切相关。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稳步提升,部分装备制造领域实现进口替代。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新业态提供支撑。 四、政策协同效应显现 今年以来,福建省推出一系列稳外贸措施,包括通关便利化改革、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创新等。这些政策与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升级形成合力,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厦门、福州等主要口岸的货物吞吐量数据也印证了贸易活动的活跃度提升。 五、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当前数据表现积极,但全球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存。福建省需进一步发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优势,深化与东盟等地区的合作。专家建议,下一步可聚焦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培育更具韧性的外贸体系。 综合来看,福建省外贸在规模扩张的同时,结构持续优化,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随着更多稳经济政策落地,全年外贸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2025-07-20
-
自贸区重点项目推进招商引资进程
近年来,各级政府通过加大重点工程投资力度,有效优化了营商环境并驱动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厦门自贸试验区象屿片区,两个市级重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跨境电商业产业园已竣工,道路延伸工程持续推进,总投资规模达到1.7亿元,标志着基础设施提升为吸引外部资本与商业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全国范围内重点投资项目在2018年中期展示出协同效应。该时段内,多地政府聚焦于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项目,例如深圳前海区域加速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天津滨海新区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改造,武汉实施了轨道交通扩展计划。这些项目均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结合招商引资策略引进国际企业与资本,确保了经济稳定增长。具体建设中,2018年6月期间,多个项目完成阶段性验收或开工,但具体日期被适当模糊,以均衡进度安排。 二、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高地,项目进展体现了招商引资的深化。厦门片区的跨境电商业产业园完工后,其电商仓储和物流功能现已运营,带动了本地供应链整合;而道路延伸工程的桥墩施工,则将改善区域交通互联。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在2018年6月重点推进了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广东南沙片区扩建了港口集装箱码头,这些努力共同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2018年作为深化改革的关键年,多地自贸区项目通过完善硬件设施,显著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三、其他区域的重点投资项目也呈现多样性。江苏省在2018年6月期内启动了环境治理示范项目,如太湖流域水处理设施升级;四川省实施成渝交通枢纽联网工程,部分道路和桥梁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这些举措覆盖了交通、环保和民生领域,2018年相关年度预算支持到位,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项目进展表明,2018年6月的投资重点在于强化短板区域基础,以此稳定就业并吸引外部投资流入。 四、政策支持持续巩固招商引资成果。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发布了系列指导文件,推动重点项目与地方经济联动,例如优化审批流程和简化手续,降低了企业入驻门槛。厦门等地的案例凸显出,竣工项目直接服务招商引资——如跨境电商平台吸引了多国企业合作,道路延伸提升了物流效率。展望未来,各地将继续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扩展招商引资渠道,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2025-07-20
-
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获国家专项支持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近年来,福建省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和产业布局,在集成电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国家相关部门联合下达的专项投资计划中,福建省两个重点项目成功入选,共获得补助资金2.5亿元,占全国总额的四分之一,标志着该省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一、国家专项支持助力产业升级 根据公开信息,国家相关部门于2017年启动集成电路重大专项投资计划,旨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福建省的泉州晋华DRAM存储器项目和厦门三安微电子器件项目入选,分别获得2亿元和0.5亿元资金支持。此类专项资金的注入,不仅加速了技术研发进程,也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二、重点项目推动区域产业集聚 泉州晋华项目聚焦DRAM存储器研发,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厦门三安项目则专注于微电子器件生产,进一步强化了福建省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优势。两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为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注入活力。 三、政策协同优化发展环境 福建省相关部门表示,将严格落实国家要求,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期投产。同时,通过配套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双轮驱动模式,持续完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体系。 四、产业布局迈向高端化 此次专项支持是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省通过建设重点实验室、引进高端人才、培育本土企业等措施,逐步构建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条。未来,随着技术成果转化和产能释放,福建省有望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基地。 此次国家专项资金的落地,体现了对福建省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认可,也为后续招商引资提供了示范效应。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该省集成电路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5-07-20
-
【海沧区招商】鹭岛聚芯启新程 产业破浪向深蓝
集微半导体峰会聚焦行业迭代发展新动能,与会专家为产业升级建言献策,有力推动当地招商引资成效。彼时在厦门市海沧区举办的这场行业盛会汇聚产业链核心力量,围绕技术路线与区域集群建设展开深度交流,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在变革中锚定航向。 一、高端对话共绘产业升级路线图 聚焦"探寻·迭变时代新逻辑"的主题,论坛聚合了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全链条的企业决策者与知名投资机构代表。核心议题深度剖析全球供应链重构态势下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路径,与会者就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创新、差异化竞争策略等核心命题进行建设性研讨。产学研各方达成重要共识:需强化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衔接,加速关键材料设备本土化替代进程,同时通过市场化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体系。 二、产教融合深化区域创新网络 峰会延续往届特色,搭建了重点高校与产业重镇的桥梁纽带。通过设置专项产学研对接环节,促进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顶尖学府的科研资源与海沧区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此类机制化交流平台有效激活了人才、技术、资本的流动通道,促成多项关键技术联合研发意向,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高校校友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高端人才集聚的重要推手。 三、海沧实践塑造特色产业范本 厦门市海沧区集成电路产业从零起步的跨越式发展,在峰会期间成为业界焦点观察样本。历经数年科学布局,该区域聚焦特色工艺技术路线,已逐步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测、配套服务的垂直整合型集群。尤为关键的是通过精准招商引资策略,成功导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线企业落户:半导体制造项目实现规模化量产,先进封装测试产线投入运营,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生产线建成投产。项目落地节奏展现规划的系统性和实施的连贯性,验证了区域产业战略的前瞻性。 四、重大项目构筑持续发展基石 峰会期间披露的产业进展,印证了海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强劲动能。12英寸晶圆制造项目加速推进设备安装调试,预计将在半年内启动试生产流程;柔性电路板制造基地与集成电路产业园项目均已全面启动基础工程建设。值得注意的是,多个产业链配套项目同步进入设备采购安装阶段。项目群的梯次推进构建起"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其项目协同效应强化了区域在特色工艺、先进封装等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驱动厦门市海沧区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其集群效应持续显现。区域内多个重点项目的设备安装与产线调试进入关键阶段,随着设计研发平台和封装测试产线的协同完善,技术路线更趋清晰。高端制造与封测项目的叠加优势,为培育本土芯片设计企业提供了关键支撑平台。产业要素深度聚合的态势表明,通过精准定位和持续投入,区域完全有能力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变局中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增长点。
2025-07-20
-
【厦门招商】福建省外贸稳中向好 对"一带一路"合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福建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等举措,推动外贸进出口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外贸规模突破9000亿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速尤为亮眼,成为拉动整体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外贸总量保持稳健增长 海关统计表明,前三季度福建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较去年同期实现8.3%的增长,其中出口与进口分别呈现不同幅度增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9月单月进出口增速突破17%,显示季度末外贸动能进一步增强。 二、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在出口商品方面,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保持稳定输出,同时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占比逐步提升。进口方面,大宗商品和关键零部件采购规模扩大,反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 三、"一带一路"合作成果突出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速达15.1%,高于整体增速近7个百分点。东南亚、中东欧等重点区域贸易额显著提升,中欧班列等跨境物流通道对贸易促进作用明显。 四、政策组合拳效应显现 福建省通过落实稳外贸政策包,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机制,实施通关便利化改革等措施,有效帮助企业应对国际市场需求波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等新业态为外贸注入新活力。 五、区域协同发展特征明显 厦门、福州两大自贸片区带动作用显著,沿海城市发挥港口优势扩大转口贸易,内陆地区依托陆港建设拓展跨境业务。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占比持续提升,显示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 当前,福建省正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通过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拓展RCEP成员国市场等举措,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随着第四季度传统外贸旺季到来,预计全年外贸将实现量质齐升。
2025-07-20
-
【厦门招商】同安工业经济领跑全市 高新技术产业成增长引擎
今年以来,同安区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等举措,推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新数据显示,该区工业产值与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其中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尤为亮眼,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一、工业经济总量与增速双突破 上半年,同安区56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显著。工业增加值同步提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凸显区域工业韧性与活力。分析认为,这一成果得益于该区长期坚持的产业集群培育政策,以及重点领域的技术改造投入。 二、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率持续攀升 在高附加值领域,同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远超全市均值,对整体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该区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措施,推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扩张。部分企业通过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产品竞争力与市场份额同步提升。 三、政策协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同安区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包括降低融资成本、简化审批流程等。同时,该区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多个高端制造项目,进一步补强了上下游配套能力。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外部环境压力,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四、多维度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同安区加快标准化厂房和产业园区建设,为企业提供“拎包入住”式服务。此外,通过定期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相关部门还建立了重点企业联络机制,实时解决用工、物流等经营难题,形成“发现问题—快速响应—持续跟踪”的闭环管理模式。 当前,同安区正围绕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方向布局新赛道,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向好态势。未来,该区计划深化跨区域产业协作,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潜能。
2025-07-20
-
厦门省重点在建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厦门市省重点在建项目推进成效显著,招商引资工作为项目建设注入强劲动力。1-8月,厦门市111个省重点在建项目实际完成投资573.3亿元,超额完成同期计划投资152.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9.9%,投资完成率位居全省首位。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三大领域均超额完成投资目标,展现出厦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产业项目投资进度领先 省重点产业项目1-8月实际完成投资242.1亿元,超额完成同期投资计划58.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87.9%。电子城厦门国际创新中心项目1地块、3地块主体结构全部封顶,西海湾邮轮城项目7地块航站楼通过主体结构验收,延江新材料项目已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快速推进,为厦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基础设施投资加速推进 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8月实际完成投资285.1亿元,超额完成同期投资计划86.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3.4%。集美污水处理厂四期主体结构施工完成,综合楼、换班值守楼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洋唐三期一标段已完成竣工备案。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进一步提升了厦门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三、社会事业项目稳步实施 省重点社会事业项目1-8月实际完成投资46.1亿元,超额完成同期计划7.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80.7%。华锐双语学校南校区主体结构完工,华东师范大学希平双语学校小学部北楼已封顶,闽南戏曲艺术中心已通过竣工预验收。这些项目的顺利推进,为厦门市社会民生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招商引资助力项目建设 厦门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吸引了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推进,为省重点在建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推动了项目建设的提速增效。未来,厦门市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重点项目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2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